激光顯示技術應用場景豐富,潛在市場空間巨大,目前RGB與ALPD兩大技術并
投影產業鏈上游/中游/下游分別為核心零部件/光機/整機。具體來看,上游核心零部件主要包括光源(燈泡/LED/激光)、芯片(LCD/DLP/LCOS)、鏡頭等,受限于精密度和性能,主要由布局較早的外資廠商主導;下游消費級市場先于中國爆發,海信、極米、光峰等內資廠商迅速崛起,并逐漸向中游光機布局。其中,海信主要布局RGB三色激光領域。
投影行業產業鏈
資料來源:光峰科技招股說明書,極米科技招股說明書等
LCD&DLP分庭抗禮,LCOS良品率尚待提升。依據顯示系統類型,主流消費級投影顯示技術可分為3LCD(或LCD)、DLP(或3DLP)。3LCD通過3片液晶板將光源分解成RGB三原色,色彩表現豐富,但亮度、對比度具備劣勢,且體積較大不適宜消費級市場,主要為愛普生、索尼等外資廠商。DLP通過數字控制的單片DMD微鏡反射成像,亮度、對比度、分辨率、體積更優,且全封閉式設計有效防塵,是國內投影廠商主要技術路徑;值得注意的是,DMD芯片作為DLP技術核心零部件,德州儀器為唯一生產商。LCOS顯示性能優,但產業化基礎弱,良品率低,采用廠商較少。根據奧維云網數據,2022H1我國智能投影產品中,LCD和DLP產品市占率接近6/4開,LCOS市占率基本忽略不計;激光電視市場偏中高端,對顯示效果要求較高,因此目前主要以DLP技術路線為主。
LCD、DLP和LCOS技術原理和性能對比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
激光光源性能佳,市場滲透空間大。投影可選擇的光源包括:燈泡、LED和激光。具體來看,燈泡作為最初期的光源,具備亮度高、成本低的優勢,但光效、壽命低、體積大,且存在炸燈風險,市占率逐漸收縮;LED作為第二代光源,在壽命、色域、光效、體積、安全性均有提升,但亮度存在較大限制;激光作為定向發光光源,在亮度、光效、壽命、體積均優于燈泡和LED,但生產成本較高。但隨著激光器光效的提升以及上游產業鏈的不斷成熟,預計具備較強的降本確定性,若能有效控制成本,激光顯示技術應用場景豐富,潛在市場空間巨大。
同技術路線和光源投影機優勢介紹
資料來源:光峰科技招股說明書
不同光源的光機性能對比
資料來源:光峰科技招股書
RGB與ALPD兩大技術并行,細分市場優勢各異。激光投影顯示路徑主要分為RGB和ALPD。其中ALPD技術具備成本優勢,主要采用價格較低的藍激光作為光源,通過轉動的熒光色輪將藍激光轉化為三色激光形成三種基色,從而替代成本較高的紅綠激光、降低成本與能耗,光峰科技進行四次迭代后也加入少量紅光與綠光增加色域等性能;RGB技術主要采用獨立的三色激光,追求極致的色彩效果,能夠得到更廣的色域,其色域能夠達到107%REC.2020。此外,RGB技術衰減速度也較低,30000小時大約衰減至80%。
其更優質的色彩效果有利于技術在高端顯示領域的應用。綜合來看,目前激光顯示行業處于快速滲透階段,RGB 與 ALPD大技術并行,在不同應用場景優勢各異。
RGB(左)與 ALPD(右)技術示意圖
資料來源:光峰科技招股書
RGB 和ALPD技術架構對比
資料來源:光峰科技
本文相關報告
立鼎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激光顯示行業需求現狀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是基于國家部門統計機構、行業協會、權威研究機構、第三方數據庫(wind)以及本研究中心的數據積累的基礎上編撰而成。報告主要對我國激光顯示的外部發展發展環境(政策影響、技術趨勢影響等),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