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功能性硅烷生產國,國內市場需求亦高速增長
功能性硅烷包括硅烷偶聯劑和硅烷交聯劑,主要應用于橡膠加工、復合材料、粘合劑、塑料加工、涂料及表面處理等領域。功能性硅烷的化學通式為RnSiX(4-n),其中R是非水解的有機部分,比如氨基、乙烯基、環氧基及甲基丙乙烯酰氧基等基團,此類基團容易和有機聚合物中的官能團反應,從而使硅烷和有機聚合物鏈接;X代表能夠水解的基團,如鹵素、烷氧基、酰氧基等,用以改善聚合物與無機物實際粘接強度。功能性硅烷同時含親有機和親無機兩類官能團,可以作為無機材料和有機材料的界面橋梁或者直接參與有機聚合材料的交聯反應,從而大幅提高材料性能,是一類非常重要、用途非常廣泛的助劑。功能性硅烷按用途可分為硅烷偶聯劑和硅烷交聯劑兩大類。硅烷偶聯劑可以改善聚合物與無機物實際粘接強度,還可以在界面區域產生改性作用,把兩種性質懸殊的材料連接在一起,因此廣泛應用于橡膠、塑料、涂料和油墨、膠黏劑、鑄造、玻璃纖維、填料、表面處理等行業。消費量比較大的硅烷偶聯劑包括:含硫硅烷、乙烯基硅烷、氨基硅烷、環氧基硅烷和丙烯酰氧基硅烷。硅烷交聯劑通常用以線型分子間架橋,從而促進或調解分子鏈間共價鍵或離子鍵的形成,是單組分室溫硫化硅橡膠的核心部分。相較于硅烷偶聯劑,硅烷交聯劑用量和產量較?。焊鶕?/span>SAGSI統計,2021年中國各類硅烷偶聯劑的產量占比合計72.3%,其中含硫硅烷、乙烯基硅烷、氨基硅烷、環氧基硅烷和丙烯酰氧基硅烷的產量占比分別為28.4%、10.7%、8.5%、8.3%、8.2%;而硅烷交聯劑的產量占比僅約27.7%。
橡膠加工是功能性硅烷最大的下游應用
來源:SAGSI
注:圖中數據為SAGSI統計的2021年全球功能性硅烷消費結構
含硫硅烷是中國產量最大的一類功能性硅烷
來源:SAGSI
全球功能性硅烷已經具備百億級市場規模,綠色輪胎、新能源汽車、復合材料等新興產業拉動市場消費量快速增長。根據MarketsandMarkets發布的調研報告,受復合材料、表面處理等領域需求拉動,功能性硅烷的全球市場規模預計從2015年的13.3億美元增長至2021年的18.3億美元,2015-2021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5.5%。從應用領域來看,功能性硅烷消費量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來自于硅烷產品在新興工業應用領域的導入和發展:據SAGSI的預測,未來五年內,傳統消費領域如橡膠加工、粘合劑、涂料和塑料加工等的需求仍構成功能性硅烷消費需求的大部分,并保持穩定增長;但受風電等新能源行業需求拉動,復合材料領域的硅烷消費量將以更快的速度增長。中國作為世界主要功能性硅烷消費國,是需求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中國功能性硅烷的消費量從2013年的10.04萬噸快速增長至2021年的21.89萬噸,年均復合增速高達10.2%。未來隨著綠色輪胎法規的逐步實施,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逐漸成熟,以及復合材料、表面處理等新興產業在中國的持續發展,我國功能性硅烷的需求未來將快速增長:據根據SAGSI測算,2026年中國功能性硅烷消費量將增長至33.9萬噸,2021-2026年期間年均復合增速約為9.1%。
預計2026年中國功能性硅烷消費量達33.9萬噸
來源:SAGSI
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功能性硅烷生產國,行業正向中國加速轉移。自2008年經濟危機以來,受制于成本壓力、產業配套、環保監管等因素,海外功能性硅烷生產商沒有大規模的產能擴建。目前,美國只有少量功能性硅烷供應商,歐洲、日本、韓國、印度及東南亞等國家的產量均較小,海外市場供應能力有限。同時,歐美等發達國家存在較大的市場需求,海外長期存在的供需矛盾,給中國廠商持續擴大產能提供了目標市場。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功能性硅烷生產國和出口國:據根據SAGSI統計,2021年全球產能約為76.54萬噸、產量約為47.82萬噸;其中中國擁有功能性硅烷生產企業40多家,產能合計約55.76萬噸、產量約為32.26萬噸,中國市場產能和產量的全球占比分別達到72.9%和67.5%。此外,中國已成為功能性硅烷重要原材料金屬硅的主要生產地,中國功能性硅烷生產商擁有產業鏈配套帶來的低成本優勢,未來行業或將進一步往國內集中:據根據SAGSI測算,2026年中國功能性硅烷的年產能和產量將分別達到90.1萬噸和56.0萬噸,約占全球總產能和總產量的81.3%和79.6%。同時,隨著“雙碳政策”的持續推行,國內落后產能正在逐步出清,國內行業集中度也將進一步提高。
2021年中國功能性硅烷產能全球占比達72.9%
來源:SAGSI
本文相關報告
立鼎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全球及中國硅烷偶聯劑行業市場研究報告》主要對我國硅烷偶聯劑行業的外部發展發展環境(政策影響、技術趨勢影響等),硅烷偶聯劑行業產業鏈上游發展的影響,硅烷偶聯劑行業現狀及市場供需,硅烷偶聯劑行業經濟運行指標,硅烷偶聯劑行業競爭格局及重點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