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光環能:固廢處置和熱電聯產區域性龍頭,綠氫(電解槽)帶來新增長極
華光環能公司成立于1958年8月,前身為無錫鍋爐廠,2003年7月在上交所掛牌上市,2017年6月完成重大資產重組,吸收合并國聯環保,擴大固廢板塊核心競爭力;2021年,公司收購中設國聯58.25%股權,拓展光伏發電運營板塊;2022年7月,購買協鑫電力無錫藍天20%的股權。交易后公司持有無錫藍天55%的股權,供熱供電能力得到提升;2022年11月,公司受讓汕頭益鑫49.5%股權,在廣東地區投資布局首個燃機熱電聯產項目;2023年3月,1500Nm3/h規格電解槽正式下線,具備2000Nm3/h以下多系列電解槽生產能力。
公司發展歷程
資料來源:公司資料
公司重點發展能源和環保兩大產業,主要從事裝備制造、工程與服務、運營管理三大板塊業務,公司已形成集投資、設計咨詢、設備制造、工程建設、運營管理的一體化的服務體系,主要營收來源包括鍋爐設備制造、電站工程與服務(含光伏電站)、環境工程與服務、地方能源供應及地熱資源開發與運營。
公司業務拆分
資料來源:公司資料
公司作為高新技術企業及國家企業技術中心,一直注重產品研發與技術創新,近年來為應對日趨激烈的競爭市場,不斷投入研發資源助力產品及產業升級,申請專利與授權專利數量穩中有增。截至 2022 年末,公司擁有累計有效專利 982 項,其中發明專利 160 項。2023 年 3 月更是成為江蘇省唯二兩家入選國務院國資委“世界一流專精特新示范企業”名單的企業之一。
公司作為區域性龍頭,業務版圖輻射海內外。截至 2022 年,公司控股股東無錫市國聯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直接持有公司 72.23%的股權,通過無錫國聯金融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間接持有公司 1.24%的股權,公司實際控制人為無錫市國資委。同時公司積極布局能源和環保產業,擁有多家控股子公司和聯營合營企業。公司成立國際市場部門,產品和服務不止局限于無錫當地,遍布 40 個國家、地區,品牌影響力深入“一帶一路”沿線地區。
公司股權結構
資料來源:公司資料
公司作為無錫當地具有國資背景的固廢處置和熱電聯產龍頭,下游需求方以地方政府和國企為主,營收一直保持穩中有增節奏。同時,公司作為龍頭企業對下游客戶有一定議價權,因此即便 2022 年上游原材料煤炭、天然氣價格高企,企業依然可以通過提升價格的方式轉嫁成本,維持毛利率水平。
公司2017-2022年營收(百萬)及增速
資料來源:公司資料
公司2017-2022年毛利率水平
資料來源:公司資料
公司期間費用率近年來一直穩定在10%左右,其中財務費用近年來有所增加,主要系公司完成了對無錫藍天、中設國聯等公司股權的收購,項目貸等借款、利息支出增加;研發費用增加主要由于公司加大研發投入,研發和技術人員的數量和薪酬有所增加。公司收購無錫藍天等項目以來,熱電運營成熟高效,利潤及現金流扎實穩定,經營發展穩健。
公司 2017-2022 年期間費用率
資料來源:公司資料
——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關于發布“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的通知》,公司所在地江蘇無錫被列入“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無廢城市建設對工業和農業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作出了要求,鼓勵促進發展以焚燒為主的生活垃圾處理方式,推動有條件的城市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作為戰略發展方向,公司近年市政環保業務發展迅速,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固廢處置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公司已建立起垃圾焚燒發電全產業鏈平臺,具備投資、建設、運營垃圾發電項目的能力、資源和業績。根據其2022年年報,截至2022年年底,公司已投運及受托管理的生活垃圾焚燒項目日處理能力為2900噸,另有公主嶺德聯二期項目400噸/日在建設中,建成后可新增年處理量約22萬噸,公司預計將于2023年竣工投運。2022年全年公司垃圾處置量80萬噸,產能利用率76.6%。近幾年公司垃圾焚燒處理能力依托于新建項目有較大提升,2021年和2022年由于新建項目尚未投產而導致產能利用率下滑較大,預計隨著新項目竣工投運,公司垃圾焚燒處理產能利用率將快速爬坡達到80%的水平,垃圾處置量收入將進一步得到提高。
公司污泥處置業務規模處于行業前列,截至2022年公司已投運污泥處置項目規模為2,490噸/日。同時,近年來公司積極拓展固廢業務新領域,已投運的餐廚垃圾處置規模為440噸/日,已投運的藍藻藻泥處置規模為1000噸/日,為國內單體規模最大的藻泥處置項目。另外,公司投資建設的惠山區飛灰填埋場一期工程(庫容40萬立方米)已投入使用,目前惠山區飛灰填埋場二期工程正在建設中,設計庫容40萬立方米,項目建成后可解決無錫幾座主要的生活垃圾焚燒處置場所3年內產生的飛灰安全處置問題,實現垃圾處理終端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
預計到2025年,隨著無廢城市建設的不斷推進,公司受益于不斷增擴的生活垃圾處理產能和新開發的餐廚垃圾、藻泥、飛灰等固廢業務新領域,固廢處置業務收入有望保持5%以上的穩定增長。
——公司熱電運營主要以供熱為主,以熱定電,符合國家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碳排放的戰略目標。2021年公司完成了對無錫藍天的控股收購,2023年3月完成了對協鑫智慧能源等5家熱電項目公司控股或參股的部分股權,熱電業務收入實現較大幅度增長,為公司提供優質現金流。2021年公司下屬4家熱電運營企業全年完成總售熱711.12萬噸,熱力應收款回籠率約100%。
熱電聯產行業大部分企業針對小部分特定區域或市進行供電及供熱,受電力及蒸汽產量有限及較遠傳輸將造成能量損耗影響,較少企業向其它地區供給。公司作為無錫地區的熱電運營龍頭,在無錫市區熱電聯產供熱市場占有率連年超70%,在全國的上市熱電聯產企業中售熱/汽量也位居TOP5。
公司擁有大熱網統籌調度優勢和出色的成本控制能力。公司利用大熱網統籌調度優勢,一方面利用天然氣價和煤炭價格的季節性差異來優化分配熱力負荷,提高供熱效率;另一方面,通過熱力負荷調度,優化各熱電廠的生產運營,提高能源效率和經濟收益,使整體利益最大化。另外,公司成本控制力、供熱議價能力強,煤炭采購渠道通暢,與中煤、山能長期保持良好合作并簽署了長協煤協議,擁有穩定的煤炭供應和價格。公司熱力應收款回籠率近100%,管損可控制在5%以內,已達到行業最低水平,效率及經濟性優良,是經營發展的壓艙石。
公司戰略積極高效,近年來多次進行股權收購增擴熱電產能。為提升公司在清潔能源領域的市場競爭力,提高清潔能源裝機總量,加強與行業內上市公司的戰略和技術合作,擴大公司熱電聯產業務規模,實現熱電業務在北京、江蘇、浙江、廣東等經濟發達地區的戰略擴展,公司積極進行股權收購增擴產能規模,不斷增厚自身生產能力,夯實護城河。
——公司在節能降碳領域開展了多項技術改革與布
局。公司與大連理工大學深入合作,進行電解水制氫、碳捕捉技術等示范項目的開發。團隊在化學設備制造領域成果斐然,一直致力于開展能源與環保領域的零碳技術路線、技術開發、技術集成、裝備制造及應用研究,實施成果孵化、標準輸出和產業化應用。
公司產學研一體化深入研發電解槽。公司2021年12月與大連理工合作成立“大連理工-華光環能”零碳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進行電解槽設計研發的相關工作。2022年4月公司與大連理工大學簽訂了規?;瘔A性電解水制氫《技術開發合同》。2022年10月,公司成功研制開發了一套產氫量30Nm3/h堿性電解水制氫中試示范工程設備,并且同步配套儲氫罐等附屬設備。
2023年4月11日,公司1500-2000Nm3/h堿性電解槽產品正式下線,標志著公司邁入了規?;娊馑茪涞男沦惖?,并具備隨時批量化生產交付能力。目前,公司已經形成了年產1GW電解水制氫設備制造能力,具備2000Nm3/h以下多系列堿性電解水制氫系統技術。在每年1GW電解槽及制氫系統的設計制造能力基礎上,同步建設新制造基地,建成業內一流的智能化、綠色化、數字化特種設備基地。
公司自布局氫能領域、展開研發堿性電解水制氫設備至1500Nm3/h堿性電解槽成功下線期間,資金投入總額在2000-3000萬左右,占2021-22年平均研發費用10%左右。
公司實現制儲設備一體化生產模式。公司在電解槽制造以外,利用多年以來的設備制造的豐富經驗和生產能力,兼顧壓縮機和儲罐等配套設備一體化生產,實現制儲設備一體化生產經營,更好滿足下游客戶需求。在中試試驗機的基礎上,公司采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雙極板和電極催化劑,利用自主開發的智能、參數化設計系統,成功研發產氫量1500Nm3/h的堿性電解槽。電解槽采用壓力容器標準實施設計,輕量精巧,極大縮短了制造周期,節約用戶成本。
公司電解槽產品多項參數全行業領先。目前主流堿槽廠商的產品單位小時產氫量在1000-1500標方之間,而公司剛正式下線的堿槽產氫量最高可以做到2000標方/小時,搭配有260個小室,除此之外,還具有多方面的性能優勢:
1)整套制氫系統具有10%-200%的負荷調節能力,電流密度可達6000A/m2,啟動速度更快,對應于儲能、冶煉、交通、動力、化工、電子等多場景應用;
2)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雙極板和電極催化劑,利用首個自主開發的智能、參數化設計系統,電阻小,能耗低;
3)電解槽采用壓力容器標準實施設計,實現了輕量化、外形精巧,極大縮短了制造周期,節約用戶成本;
4)通過三維建模和應力分析測試,實現產氫壓力3.2MPa,填補國內千方級高壓力電解槽空白;
5)公司預計單位能耗<4.0kwh/Nm3H2,優于國標一級能效標準,降低制氫成本;
6)適用于儲能、動力、冶煉、化工、交通、玻璃、食品、醫藥、電子等多個場景。
主要電解槽生產企業產品性能比較
資料來源:各公司官網公告
產能規劃行業領先。相較于其它開始轉型綠氫制備的上市公司,公司生產節奏更快,不到半年已經完成了實驗室中試試驗到產品正式下線的全過程,并且根據其公告,公司今年產能規劃達到 1GW,大約兩百臺的水平,在同行業上市公司中處于領先地位。
電解槽上市企業產品進度及產能比較
資料來源:各公司官網公告
自身產業協同優勢顯著。首先,制造方面各家公司電解槽性能差異比較大,主要看能耗、壓力、穩定性、安全性等指標。公司本身專攻鍋爐,對壓力容器的理解比較深刻,以此設計電解槽,并結合現有的比較完整的電解槽制造設備,因此后期投入成本低,專攻鍋爐的技術人員在電解槽制造方面上手更快。公司目前產品壓力3.2MPa,就千方級來說處于國內領先,相比海外3.0的壓力等級也更高。材料方面,隔膜催化劑和大連理工合作,性能優質,可承受壓力大,活性穿透力強。市場方面,公司目前和央企合作,對終端需求也更明確。另外,公司的光伏電站運營服務主要為各地方光伏電站的投資開發及建成后運營,而截至2022年全國光伏制氫項目已有二十余個,來自光伏電站客戶的電解槽訂單也有一定數量。
本文相關報告
立鼎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熱電聯產行業市場前景趨勢研究報告》主要研究內容包括:一是熱電聯產行業的外部運行環境;二是熱電聯產行業全球及中國市場供需情況;三是熱電聯產行業進出口情況;四是熱電聯產行業經濟運行情況;五是熱電聯產行業重點區域發展情況分析;六是熱電聯產...